当前,全球平板显示行业纷纷将关注重点投向TFT-LCD和OLED技术,中低档TN/STN-LCD(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/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)市场日益萎缩。在消费电子领域,TN/STN-LCD已经由成熟期步入衰退期,在各项性能上很难与上述新型显示面板比拼。虽然TN/STN-LCD在中国大陆具备完整的产业链,也因为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,然而,随着TFT-LCD价格降低,全球面板厂商对OLED关注度日渐升温,TN/STN-LCD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。
TN/STN空间被挤压
面对LCD等的竞争,国外厂商都关闭了TN/STN生产线。
1980年北京电子管厂首先引进4英寸TN-LCD生产线,做出我国第一块用于计算器的LCD屏,标志着TN-LCD开始在中国大陆落地生根。上世纪90年代,TN/STN-LCD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,我国大量引进了14英寸LCD生产线,形成配套产业链。到2010年,中国TN/STN-LCD的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90%以上,成为TN/STN-LCD全球最大的生产地区。
经过30多年的发展,TN/STN-LCD在技术上已经成熟,但是由于TN/STN为被动驱动方式,受限于被动显示技术的物理特性,因此无论是在色彩表现、视角大小、画面对比、反应速度方面,都不如采取主动驱动方式的TFT、LTPS TFT技术。近年来,TFT-LCD技术成为市场主流,使TN/STN市场空间逐步被挤压。
拓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林麟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采访时说:“TN像素点不精细,分辨率不高,即使在其上面增加彩色滤光片,色彩度也并不理想。这使得TN/STN应用范围不断缩小,生存空间不断缩小。但是由于TN/STN相对TFT成本低,目前在电子表、电子计算机以及低档显示器等领域仍有应用空间。”
面对诸多新兴的TFT、LTPS TFT、OLED等的强力竞争,TN/STN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,国外厂商都关闭了TN/STN生产线。中国大陆具有较为完整的TN和STN产业链,上中下游关键原材料如ITO玻璃、背光模组、偏光片等都已经实现本土化。
直面高分辨率的挑战
在中小尺寸市场,高分辨率面板技术日益成为趋势。
中国大陆过去在小尺寸面板的TN及STN上有不错的成绩,但是由于手机彩色化的需求导致原本的单色较低端的STN面临生存危机。尤其是显示器制造技术日益发展,TN/STN/CSTN的各项性能很难与OLED、TFT-LCD等显示面板比拼。在中小尺寸市场,高分辨率面板技术日益成为趋势。
据统计,STN/CSTN产品超过50%应用于手机市场,如而今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显示屏正逐步被TFT-LCD取代,在这场竞争中,STN/CSTN处于弱势地位是不言而喻的。
根据DisplaySearch研究报告,2012年总体手机屏幕出货量预期可达18亿片,其中61%的手机面板分辨率为200ppi或以下。2012年使用超过300ppi以上分辨率的面板比例为将17%,而去年是8%,可见300ppi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显示器一个重要的标准。预计2013年超过300ppi的手机面板市场占有率为22%,到2016年渗透率有望达到30%。DisplaySearch研究总监张兵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采访时说:“手机面板产品往往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和定制化需要,例如较高的显示像素密度ppi,更低的功耗,更轻薄的设计等。”
事实上,STN/CSTN产品应用于手机不仅受到高分辨率面板的影响,还有AMOLED的挑战。近年来,日本和韩国面板厂商逐步放弃TFT-LCD面板的投资,意图在AMOLED技术上有所作为。在这种情况下,TN/STN的生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。
转型寻找“自救”之道
虽然三五年内不会消亡,但企业必须找到发展出路。
TN/STN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,如果继续留守市场空间急剧缩小的TN/STN中低档产品,则意味着选择坐以待毙。在这种情下,TN/STN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寻找“自救”之道,其中把目光聚焦在进入门槛较低的TFT模块领域、转向TFT-LCD和OLED领域发展、选择与其他企业进行资本并购成为厂商选择的三条途径。
胜华科技、汕尾信利、天马等分别投入到TFT-LCD、OLED领域。而大多数原本以主要生产TN/STN产品为主的企业都增加了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。记者了解到,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,深圳平板显示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,深圳晶华显示器材有限公司就建成一条TN-LCD生产线,树立了其在该行业的地位。如今除了TN/STN产品研发外,深圳晶华还在触摸屏、3D LCD领域也加大了研发力度。
林麟告诉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:“TN/STN市场增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,虽然3~5年内不会消亡,但是企业必须找到发展出路。例如河北冀雅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北方市场提供智能电表产品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TN/STN产业经过一次次洗牌后,未来不排除以收购的方式会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。” |